您好,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!
根据中国新闻奖奖项评选的有关要求,我单位组织有关专家评选,决定第六批自荐(他荐)1件(附件)作品参加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,现予以公示,公示时间 (6月6至6月10日) 为5个工作日。如有异议,请与集团宣传管理部联系,联系电话:025-84631320。
序号 |
作品标题 |
参评项目 |
时长 |
主创人员 |
1 |
那一年 我们正年轻 |
重大主题报道 |
21分53秒 |
集体(吴江 周东徽 崔白莉 黄海琚 刘云峰 熊晖 奚婧娴 彭亚东 秦岭 孙林玉 万晋 申鹏 杭宏)编辑:集体(赵永艳、方国中、周长城、申赋渔、刘辉、张洪、金慜) |
集团宣传管理部
2022年6月6日
中国新闻奖自荐、他荐作品推荐表
作品标题 |
《那一年,我们正年轻》 |
参评项目 |
重大主题报道 |
||||||||
体裁 |
新闻纪录片 |
||||||||||
语种 |
中 文 |
||||||||||
作 者 (主创人员) |
集体(吴江 周东徽 崔白莉 黄海琚 刘云峰 熊晖 奚婧娴 彭亚东 秦岭 孙林玉 万晋 申鹏 杭宏) |
编辑 |
集体(赵永艳、方国中、周长城、申赋渔、刘辉、张洪、金慜) |
||||||||
原创单位 |
南京广播电视台 南京市雨花台 烈士陵园管理局 |
刊播单位 |
中央电视台 |
||||||||
刊播版面(名称和版次) |
中央电视台 国防军事频道 《军事记录》栏目 |
刊播日期 |
2021年9月13日——9月17日每晚 17时29分 |
||||||||
新媒体作品填报网址 |
|
||||||||||
自荐作品所获奖项名称 |
2021年度江苏省好新闻(电视作品)一等奖 |
||||||||||
推荐人姓名 |
高顺青 |
单位及职称 |
南京广电集团高级记者 |
电话 |
025-84562008 |
||||||
推荐人姓名 |
任松筠 |
单位及职称 |
南京广电集团高级记者 |
电话 |
025-84631266 |
||||||
联系人姓名 |
吴江 |
手机 |
13655177188 |
电话 |
84562102 |
||||||
︵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︶ |
2014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,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。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、高尚道德情操、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。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,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。 本片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方式,讲述雨花英烈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影响。每一集都以当下的新闻热点或时代青年楷模的故事切入,这其中,既有援鄂战“疫”的医疗工作者,有英勇无畏的消防卫士,有勇于探索的天文科学家团队,有世界冠军中国女排队的姑娘,有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女村支书,也有两次从南北坡登顶珠峰的年轻女性,还有充满活力前往西部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。他们的故事与恽代英、袁咨桐、石璞、郭纲琳、贺瑞麟、冷少农这些英烈的事迹相互勾连,在回望中观照现实。一百多年来,中国青年直面不同的时代之问,青春向党,就是他们坚定的回答。 本片采取了多种创新叙事和表达手法,以采访、独白、对话、纪实等方式,让当下的青年与烈士之间产生呼应,以跨越时空的对话,赓续红色血脉。 |
||||||||||
社 会 效 果 |
本片除了在南京电视台各频道播出外,还在新华社客户端、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、央视网、中国教育电视台、上海纪实频道、北京科教频道、湖南金鹰纪实频道、星空卫视、海南卫视、宁夏卫视、腾讯视频等播出,覆盖人群过亿,社会反响强烈,是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生动教材,入选国家广电总局“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目录”,江苏省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。先后获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城市电视台工作委员会“百年征程 波澜壮阔”及“千年运河 浩荡新生”主题原创视频作品纪录片类最佳作品、中央组织部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纪录片类一等奖。
|
||||||||||
推 荐 理 由 |
“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!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,让无数青年倍感振奋。这部新闻纪录片《那一年,我们正年轻》很好地体现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。该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、思想性、艺术性,同时兼具文献价值,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中独特的教材。
推荐人(两名)签名: 自荐、他荐人签名: (单位自荐、他荐的,由单位 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) 2022年 月 日 2022年 月 日 |
||||||||||
审核 单位 意见 |
自荐、他荐人所在的省级记协、中央新闻单位或中国行业报协会等负责对作品政治方向、舆论导向、业务水平及报送材料审核把关并盖章确认。 (加盖公章) 2022年 月 日
|
||||||||||
此表可从中国记协网www.zgjx.cn下载。 |
|||||||||||
【画面】现代化都市一组
这是一个富庶的年代,这是一个美好的世界,它是那么接近百年来,中国人梦想中的样子。
城市灯光璀璨,大街车水马龙。在人群之中,我们总是听到歌声。
【纯音乐版《国际歌》】
那是一群年轻人在唱歌。歌声清亮、悦耳,充满着阳光与激情。
【火焰特写,叠化出照片包装】
一群人在黑暗中唱歌,在苦难中唱歌,在血与火中唱歌。
他们目光清澈,脚步敏捷。他们的脸上才刚刚褪去稚气,是那样的明朗快乐,那样的朝气蓬勃,充满着希望。
他们歌唱着。
他们歌唱一颗种子在春天发芽。他们歌唱一条开满鲜花的大路通向明天。他们歌唱幸福与安宁降临大地,他们歌唱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,他们歌唱着流星划过漆黑的夜空。
【出片名】
那一年我们正年轻
第一集 天使少年
【音乐起】小石头和孩子们乐队《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》
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,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。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,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……
【画面】《红红的雨花石》插画包装
【同期声】电视剧《红红的雨花石》作曲 龚耀年
八十年代初,这是全国第一部的儿童电视剧。中央电视台找到我,要我为电视剧《红红的雨花石》写个主题歌,其中有一个主题歌叫《雨花石》。
写《雨花石》离不开雨花台,雨花台给我感觉,它那是刑场嘛,很多革命烈士。
【解说】
在南京城南一片风景秀丽的山岗上,青春的热血浸染了每一寸土地。那是一百多公顷的土地,那是数以万计的烈士。
我们知道姓名的烈士中,他们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。最年轻的,只有16岁。
在蓝天的温暖抚慰与绿草轻柔的覆盖下,他们一定就像回到母亲的怀抱。
稚气的脸庞,干净的眼神,坚毅的表情,他们真的还是孩子啊!
【画面】石璞烈士墓 石璞生平介绍照片包装 辽宁铁岭旧时资料
【解说】
十几岁的烈士,中学生的年龄,却已然承担起民族的责任。
石璞是辽宁铁岭人,他的父亲曾是铁岭商会会长,他在家里是位衣食无忧的小少爷。小石璞还是当地有名的神童,他记忆力超群,过目不忘;他多才多艺,擅长表演;他仅用三年半时间就读完中学课程,16岁考入金陵大学物理系。
在南京求学期间,石璞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贪污腐败、愚弄群众,屠杀爱国人士的种种事实,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本质。在石璞仅存的几张照片中,我们看到的是少年紧绷着的小脸,上面明白地写着他不可动摇的决心。
1929年12月,石璞由陈景星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,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他希望重新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。入党后,他更加积极忘我地为革命事业工作,他经常在夜深人静时,冒着生命危险,在大街小巷张贴革命标语,散发传单。
1930年6月,他放弃暑期返乡,因为两个月假期能做很多事,这两个月他不停歇地忙碌。不久,他敏感意识到形势紧张,虽然自己已经处在一个危险境地,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,冒死发电报让同伴切勿返校。其善如天使。电报发完,石璞被捕。
在国民党的法庭上,法官示意石璞,只要供认自己因年少无知,受人蛊惑,所以才犯错,就可以逃过一劫。可是石璞断然拒绝。
国民党当局无计可施,竟把他的年龄从17岁改为19岁,然后,残忍地将他杀害。
【同期声】刘志亮 雨花英烈研究院研究员
他为什么抛弃自己的家业,抛弃财产,甚至抛弃了自己的亲情,他不代表着他们不在乎这个亲情,而是他们选择了一种,为了大我而舍小我的这种高尚的情操。
【解说】
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,一个世界,显然会以这样的少年为荣,因为他们走向社会时奠定的生命大格局,将使人类获得更多的光和热。而生命的大格局,也使个体的生命因而丰盈、因而快乐、因而不朽。
【解说】
1927年3月的一天,南京神策门外一个小山村的荒野上,几个指导先生与十三个学生,外加四里八乡观礼的村民,召开了独一无二的开学典礼。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学校:晓庄师范学校诞生了。
校长陶行知宣称,我们要向传统的教育宣战。
【刘大路饰演陶行知同期声】
没有教室,没有礼堂,蓝天就是我们的屋顶,大地便是我们的屋基。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农夫的身手,科学的头脑,和具有改造社会的活的乡村教师。
【解说】
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校长,吸引了同样气质的少年会聚在这里,他们聚成一团火,他们将要点亮平民教育的天空。
【画面】胡尚志 石俊 郭凤韶 袁咨桐照片
胡尚志、石俊、郭凤韶、袁咨桐都是为这个理想奔赴而来的少年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他们深信,人生必须要干一件大事。他们已经积蓄了力量,而这力量,正是来自于他们对千疮百孔的中国的痛与爱。
【解说】
【画面】贵州 赤水河 古镇航拍 袁咨桐故居 沙画
贵州赤水河旁的这个小镇土城镇,就是袁咨桐的家乡。出生在地主家庭的他,竟然因为一次绑票,使他完成了关于阶级的自我启蒙。在他的《我幼时的故事》中,记载了童年时的经历。
7岁那年,他和哥哥被土匪绑架,看守他们的土匪破衣烂衫,面黄肌瘦,看上去很可怜。善良的小咨桐问:“大叔,干吗上这儿来啊?待在家里多
好!”,看守叹了口气:“爹娘拼死拼活一辈子,还不是揭不开锅,养不活孩子。要不是官家老财逼的,谁愿意走这条路!”小咨桐沉默了,他不再憎恨看守,还教他们识文断字。后来,父亲赎回了兄弟俩。
此时,奋发图强,以天下为己任成为袁咨桐心底的誓言。来到晓庄师范,他找到了同伴,他们将一起为普天下人的自由、民主与幸福寻找出路。
【画面】晓庄师生饰演陶行知与十烈士 《锄头舞歌》原唱老歌
【字幕】南京晓庄学院校歌《锄头舞歌》
手把个锄头锄野草呀,锄去野草好长苗呀......
【解说】
在晓庄,少年们亲自砌墙造物、耕田种地。一些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学生,在充满民主与新知的晓庄师范找到了革命的土壤。少年,尤其是知识少年常有的忧愁忧思、苦闷徘徊,在优秀的群体中得到了自我教育与自我净化。
【字幕】南京晓庄学院话剧《英魂颂——晓庄十英烈追忆》
我叫姚爱兰,1912年生于南京六合,1928年的时候,我考入南京晓庄师范学校......
我叫谢伟棨,1910年生于湖南长沙,我小时候酷爱读书,也爱看别人演戏......
【同期声】刘大路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 陶行知饰演者
我们通过演这种方式,在传承这种晓庄英烈的精神,所以我觉得,这是一种红色文化的基因,它带给了我们晓庄,我们也是它这种红色文化的传承人。
【画面】沙画 叶刚作品 沈云楼文章 谢伟棨剧照 石俊文章
【解说】
他们,原本应该成为诗人、演员、画家与教师,在不对的时代,他们做了对的选择。他们走出自我,承担了时代的使命。这是怎样黑暗的时代,它竟容不下学子对国家前途的探索与思考。这是怎样丑恶的时代,竟听不得青年人对社会不公的呐喊。
1930年5月,袁咨桐在散发传单时被捕,袁咨桐当国民党的大哥出面,将袁咨桐保释出狱。但他出狱后,仍然继续斗争。8月,袁咨桐再次被捕。敌人用尽各种酷刑想迫使他屈服,袁咨桐绝不低头。他的恩师黄齐生为了营救袁咨桐,找到时任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谷正伦,得到的答复是,放人可以,只要袁咨桐登报公开悔过,声明与共产党永远脱离关系。
袁咨桐断然拒绝,并且写信给二哥: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,还有什么顾虑的?有了这种舍已为公奋斗的精神,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?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得很美很美!
年仅16岁的袁咨桐与石璞一样,被更改了年龄,被“合法”地枪杀了,他是在雨花台牺牲的最年轻的一位烈士。可以想象,年轻的他,面对死亡,如何地沉着镇静,怎样的无怨无悔。
【画面】监狱 十人站在铁窗下 十烈士头像照片 日出大地 雨花台
【字幕】
1930年8月—10月,袁咨桐与其他9位同学在雨花台相继牺牲。
【解说】
晓庄十烈士,如划过天际的流星,瞬间的光华汇聚着青春全部的力与美,带着纯净、热烈与无畏。他们的牺牲,证实了他们的选择,因为这的确是必须推翻的邪恶的时代。不甘堕入黑暗的天使少年,在受难中寻找着未来。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死,换来一个阳光朗照的新时代。在这个时代,他们年轻的魂魄,才真正有了安放之所。他们所有的苦与痛,才是撑起祖国大厦的最坚强的石头。
【画面】贵州安顺 平坝一中 教室上课 南大学生支教团
【字幕】贵州安顺 平坝一中
【解说】
如果说,当年的袁咨桐是为未来,点燃了希望的火种。在他牺牲八十年后,来自南京的支教大学生们,则希望继承烈士遗志,帮助烈士家乡的孩子们树立新的希望。从那一年开始,南京大学每年都会派出志愿者来此支教。
【加字幕】
1999年,南京大学入选“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” 院校
2013年,首批南京大学贵州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学校任教
【解说】
在志愿者看来,他们除了传授知识,还应该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,这团火的热量,足以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世界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【同期声】高沈廉 南京大学研支团志愿者
我跟他们谈到,我在南京或者在苏州的一些经历的时候,他们就是非常向往地看着我,我觉得应该给他们一束光吧,因为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,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多姿多彩的。
【同期声】范孜琪 南京大学研支团志愿者
教师节那天,我收到了班级里班长给我写的一封长信,还有一袋棉花糖,学生当时文笔比较稚嫩,大概就是,因为你是大学过来的,你给我们看到了很多,你给我们讲南京的生活,你给我们讲上了高中是怎么样的,上完大学是怎样的,让我觉得我也有希望考上大学。
【同期声】吴静 贵州安顺红湖中学校长
我记得2016年的时候,我带了(平坝)一中的10个同学,到南京大学去参加这一个全国的高校夏令营的活动,跟全国的这些优秀的高中生。当他们到南京去走了一趟,回来之后,他们的目标更加清晰了,也更明确了,后来就真的有同学考到南京去了,考到了东南大学。
【解说】
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,让这些孩子们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想象,这弥足珍贵的想象,使得孩子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。而南大青年志愿者们身上,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。
【同期声】王婉琳 南京大学研支团志愿者
前十几年或者是前二十多年,一直我做学生以及做孩子,其实我自己都是一个孩子,但是我来到这边,我已经是一个老师了。我是其他的很多孩子的依靠,就是说,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,从一个孩子到一个大人的转变,需要担起更多的责任。
【同期声】高沈廉 南京大学研支团志愿者
我觉得在西部也挺好的,我甚至有想选调到这种地方来,继续去从事这份事业。
【同期声】玉千叶 南京大学研支团志愿者
每一个孩子,他都是家庭的希望,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孩子。如果说我们能够,给这些孩子们,种下一些梦想的种子,能够鼓励他们去追求,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,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。那么就不仅是这个孩子受益了,他带动的就是一个家庭,带动的是一片地区的发展。
【音乐起】《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》
【同期声】龚耀年 电视剧《红红的雨花石》作曲
我觉得今天年轻人主流还是好的,我们的时代楷模里头,包括有些孩子们,承担社会的责任、承担家庭的重担。
【同期声】石栋颖 小石头和孩子们音乐制作人
我们让孩子去唱一些红歌,看一些红色题材的电影,这都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,他至少能知道,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,我们可以无条件地,或者说我可以理所当然地,去享受我现在的幸福生活。
【同期声】龚耀年 电视剧《红红的雨花石》曲作者
我是个平凡的人,只是分工不同。他们牺牲了,但是他们干的革命事业,为革命做出的贡献,我们永远铭记。
【孩子们唱歌】
“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,让人们去迎接黎明、迎接欢乐。”
【画面】江边石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雨花石 烈士墓地 献花
【解说】
他们歌唱着小小的石头。它们从天而降,如天花坠地,如花雨飘散。它们是最美的精灵,化成了五色石子。每一颗雨花石,都是一个闪耀着天使之光的灵魂。它们安安静静地睡在南方的高岗上,像一颗一颗疲倦的心。那样地美丽,那样地恬静,让每一个人的心,都为之融化。
南方的山岗上,一群年轻人曾在这里歌唱。用他们的血,用他们的青春,用他们充满阳光的呼吸。歌声从未停歇。山岗上的鲜花,每天都在开放。
【结束】
【片尾歌】演职员字幕